孩子講話總是「然後然後」?原因及引導法一次看

2025-07-29

孩子一直說然後?別急著糾正,背後可能有這些原因!  


你的孩子講話也常這樣嗎?
「我到學校然後看到朋友,然後我就跑過去打招呼,然後老師看到,然後他就叫我慢慢走……」

很多家長聽到孩子一直說「然後」,可能會覺得他語無倫次、講話繞圈圈。

但其實,孩子不斷用「然後」串句,這不是在搗亂,而是他正在嘗試組織句子、拼接事件、學著「好好說一段話」。


 

🔍 為什麼孩子愛說「然後然後然後」?


1️⃣ 組織能力還在發展

孩子腦中想法很多,但還不會有條理地分段說清楚。話一急就全擠出來,只好用「然後」一路接下去把話講完。


2️⃣ 還沒想好要說什麼

「然後」對孩子來說,類似語助詞,還沒想好下一句怎麼說時,就用「然後」頂著,讓句子先過去再說。


3️⃣ 連接詞詞庫單薄

孩子的語言工具箱裡,還缺少「所以、可是、接著、後來」等詞彙。當沒有別的詞可以選時,就只能反覆用「然後」。



孩子一直說「然後」時,爸媽這樣做


1. 練習分段停頓

在孩子說完後,引導孩子用停頓與分段來代替然後:「我們把你剛剛說的分開來講看看吧!」

例如:

我到學校然後看到朋友然後跑過去打招呼然後老師看到然後他就叫我慢慢走…

→ 我到學校,看見朋友,便跑過去打招呼。老師看到,就叫我慢慢走。




2. 建構事件脈絡

用圖像協助孩子釐清事件順序與前因後果,再搭配適當連接詞組織句子。

例如:

我到學校然後看到朋友然後跑過去打招呼然後老師看到然後他就叫我慢慢走…

→ 我到學校,看到同學很興奮,所以便跑過去打招呼。老師看到,因為擔心我危險,就叫我慢慢走。




3. 情境提問引導

透過問題引導孩子釐清語句結構,並找到適當的連接詞。


例如:

「為什麼跑去找同學?」→ 引導說「因為我想跟他玩」

「結果發生什麼事?」→ 引導說「結果老師叫我排隊」

「如果老師沒看到呢?」→ 引導說「如果老師沒看到,我就…」

👉 用提問方式幫孩子練習在對話中自然說出多樣的連接詞。




4. 認識其他連接詞

認識其他與先後順序或承接有關的連接詞,例如:先…再…、接著、最後。

🔹 並列:和、與、及、跟、而且、同
🔹 選擇:或、還是、與其…不如
🔹 轉折:但是、可是、不過、然而、卻
🔹 因果:因為、所以、由於、因此
🔹 遞進:不但、不僅、而且、況且、更
🔹 條件:如果、只要、除非、否則
🔹 假設:假如、倘若、即使、要是
🔹 承接:於是、便、接著
🔹 比較:像、如同、好比、彷彿、似乎
🔹 讓步:雖然、固然、儘管、即便




5. 玩故事接龍

和孩子用「接龍」的方式講故事,每個人說一句話,但約定要換一個連接詞才能接續。

範例:
1️⃣ 我早上先穿鞋子,再去公園玩
2️⃣ 接著在公園時,看到一隻狗狗
3️⃣ 我以為牠很溫馴,但牠跑過來對著我叫
4️⃣ 所以我嚇了一跳,趕快跑走
5️⃣ 但是跑得太快,腳扭到了
6️⃣ 雖然有點疼,可是我還是想繼續玩
7️⃣ 後來朋友看到我,就來安慰我

👉 遊戲中孩子會更願意嘗試不同的說法,也能建立語感。



語言能力像蓋房子,需要時間慢慢累積💡

孩子用「然後」連接故事,代表他正努力組織自己的想法。

一起用正向鼓勵及小遊戲,陪孩子說出更清楚、有條理的句子吧!



語言治療師設計的教具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