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促進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共讀時問這4種問題就對了
尤其是升上國小中年級之後,很多孩子在國語測驗中表現不佳,或甚至數學題目看不懂,其實都是因為「閱讀理解能力」有待加強!
尤其是升上國小中年級之後,很多孩子在國語測驗中表現不佳,或甚至數學題目看不懂,其實都是因為「閱讀理解能力」有待加強!
當我們剛踏入數字的世界時,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口訣,不禁讓很多人回想起童年。有韻律的歌謠伴隨有趣的圖像記憶,讓學習過程也變得輕鬆愉快。
兒虐議題頻傳,許多家長擔心孩子的狀況,想知道孩子在學校發生什麼,但又不知道從何問起,尤其牽涉較為敏感的話題,如霸凌、排擠、不當懲罰時...😢
某天早上衛教時,有個爸爸跟我說:「好佩服持續跟小孩共讀的家長喔...」
剛好這陣子在帶大孩子練習自主閱讀,就順手調查了一下現在國小生都喜歡什麼讀本。
「老師,我想說他都已經小二了,給他一本有注音的書叫他讀,結果他很抗拒欸!」
都在講愛吃糖果、討厭刷牙,最後導致蛀牙的故事,而書的目的也很顯而易見,就是在教導孩子刷牙的重要性。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猜猜看,聽完下列哪個故事,孩子的說謊行為會變少呢?
孩子藉由接觸環境中的文字及書本的經驗,來瞭解書本的正反面、書名、翻頁方向、字與圖不同、閱讀文字順序是由上而下、由左而右等能力。
內容富有教育性並涵蓋日常生活及技能,如:數學、日常生活、節慶等元素,另外繪本也強調情感教育,像是友誼、家庭關係、理解與包容等,通過故事情節可以引導孩子理解和表達情緒,及認識所處的環境。
「叫他看書跟要他命一樣,他每次都說看書很無聊、沒什麼好看的!」
其實,國字的字形結構比例是有一定的規則的,可以分為「獨體字」及「合體字」兩種,獨體字顧名思義就是由單一部件構成的文字;而合體字便由兩個以上的部件組成。
「每次看兒童暢銷繪本推薦書單,都是那幾本,小金魚逃走了、好餓的毛毛蟲、親愛的動物園、小黃點…」
在介紹親子共讀時,不少人都知道在共讀的時候要「增加對話互動」或是用問答方式進行,即採用「對話式閱讀」但問題是到底要怎麼對話呢。
當孩子即將踏入小學的階段,為了確保他們在新環境中順利適應並充滿期待,父母可以在新學期開始前精心準備一些必要的用品,並帶著孩子去挑選。這不僅能夠讓孩子感到興奮和準備好接受新的學習挑戰,也有助於建立正面的學習態度,並讓孩子對於就學這件事充滿期待,並建立愉快連結。
升小一的孩子,在作息、學業跟人際互動上,都會有很大的變動,在孩子入學前,有些事情可以先和孩子一起練習,讓孩子為接下來的階段做足準備。
許多家長都知道閱讀的重要性。但實際操作起來,似乎沒有想像中容易。
「每次念完書,問孩子這本書在講什麼,他都支支吾吾說不清楚...」
「聽說共讀很重要,可是不確定自己讀的方式對不對,要注意什麼嗎?」
「明明去接他的時候,他看起來都很開心啊,真傷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