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哭了就抱會被寵壞?依附關係

2023-12-03


「聽說小孩在哭不要馬上抱,不然小孩會被寵壞!是真的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聊聊跟親子互動🤱有關的研究—「依附關係」。

依附關係的研究指出:「父母對孩子的需求所給予的回應,會形塑孩子的性格,並影響他長大後的人際互動模式唷!」

依附關係是什麼

依附理論最早是由John Bowlby提出,依附是符合演化理論的行為:寶寶從出生就會想辦法依賴其照顧者,藉此保護自己免受外在威脅,並藉由照顧者給予的回應,發展出一套自我跟外在互動的模式👫

陌生情境實驗🧑🏻‍🔬

美國的心理學家Ainsworth曾做過一個實驗,他讓幼兒與母親👩‍👧一同進入一個陌生的房間。接著一位陌生人會進來🕺🏻,然後母親離開,由陌生人短暫照看孩子。經過幾分鐘後,母親則再度回到現場。

研究者觀察,母親離開房間及重回房間時,幼兒的反應👶🏻,並將其分成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而在後續研究中,進一步把不符合以上三類的型態,歸類為混亂依附。

❤️安全依附型

🔹母親離開時會尋找母親、緊張哭泣;但媽媽回來後,可快速穩定情緒並繼續探索環境

🔹長大後能夠擁有信任及持久的人際關係、自我價值感較高、會與朋友及家人分享心情及想法、尋找社會支持

❤️‍🩹不安全依附-焦慮型

🔸母親離開後,會有強烈的負面情緒、焦躁哭鬧;媽媽回來後,仍難以撫平情緒,甚至可能對媽媽進行攻擊(類似打媽媽表示吼你剛剛幹嘛跑走啦)

🔸長大後常沒有安全感、害怕表達自己,需要別人不斷證明彼此的關係是穩固的(奪命連環摳、時不時問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不安全依附-逃避型

🔸媽媽離開及回來都沒有明顯情緒表現;對母親的安撫顯得冷漠、逃避(可能看一眼表示喔喔你回來啦這樣)

🔸長大後因為難以信賴他人故可能較為獨立、不易在一段關係中投入感情,不願意輕易分享自己的心情與感受

❤️‍🩹不安全依附-混亂型

🔸沒有特定的反應模式,對母親表現的陰晴不定,可能出現發愣或先靠近再離開等狀況

🔸成長後受到刺激時,情緒起伏大,且通常會有反覆出現的成癮問題

|培果延伸閱讀:寶寶很黏人不讓別人抱?依附關係發展

還不會說話的寶寶,只能夠用哭來表達需求,若我們長期忽略孩子發出的信號,孩子會認為自己有需要時,不會有人給予回應,進而習得無助、無法與照顧者形成信賴及親密感,也就是沒辦法發展所謂安全的依附關係🫠

幼兒的依附型態,會影響之後的:✅人格發展、✅人際關係、✅社會互動及親密關係建立、✅情緒調節的方式

照顧者對於年幼的幼兒,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以及即時的回應🗣️,才能幫助幼兒建立健康的安全依附關係💞,所以啊下次聽到孩子哭了,別猶豫,衝上去給他個雷電熊抱吧💟


參考文獻

Ainsworth, M. D. S., Blehar, M. C., Waters, E., & Wall, S. N. (2015). Patterns of attachment: A psychological study of the strange situation. Psychology Press.

Trairatvorakul, P. (2016). Patterns of attachment: a psychological study of the strange sit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