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所以……孩子連接詞的語言發展三階段
孩子的連接詞如何發展?連接詞又要怎麼引導呢?
孩子的語言發展是逐步累積的歷程,其中「連接詞」的使用,是語句從簡單到複雜的重要關鍵。
從一開始的「和、然後」,到能運用「因為、可是」,再到更進階的「所以、如果、雖然」等結構,反映出孩子語言與思考能力的躍進。
以下將連接詞的語言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幫助家長掌握孩子在各年齡層的語言變化與學習重點。
🟠 第一階段:初階連接詞階段(約2~3歲)
孩子最先掌握的連接詞通常是用來將兩個詞或簡單句子串聯起來。
這時期的語言表達較直接,以「並列」或「時間順序」為主,不涉及太多因果或抽象邏輯。
🔹 常見連接詞:
-
並列連接詞:和、還有、跟
-
序列連接詞:然後
🔹 語句範例:
-「我要吃飯飯和肉肉。」
-「我要吃飯,然後去阿嬤家。」
✅ 小提醒:
這個階段的孩子通常只說出生活中立即看到或想到的事物,連接詞的使用是語句延伸的重要起點。
家長可以透過共讀、描述日常活動,引導孩子模仿這類簡單句型。
🟡 第二階段:中階連接詞階段(約3~5歲)
隨著語言能力與理解力的提升,孩子開始使用更進一步的連接詞來說明「原因」或表達「轉折」的語意。
此時,句子結構也逐漸由並列句發展為較複雜的因果句或對比句。
🔹 常見連接詞:
-
因果關係連接詞:因為
-
轉折連接詞:可是
🔹 語句範例:
-「弟弟不能玩玩具,因為他不乖。」
-「我想出去玩,可是外面在下雨。」
✅ 小提醒:
這個階段是孩子邏輯思考初步展現的時期,他們會開始對事件的「原因」感到好奇,也會在表達時加入個人的感受或立場。
家長可以適時提供範例,如:「你哭了,是因為跌倒了嗎?」幫助孩子建立因果連結的語感。
🔵 第三階段:高階連接詞階段(約5歲以上)
孩子開始進入語言理解與表達的高階階段,能使用複合句和多種語意關係的連接詞,說出更完整、邏輯性強的句子,並展現抽象推理能力。
🔹 常見連接詞:
-
因果連接詞(結果):所以
-
條件連接詞:如果
-
讓步連接詞:雖然、即便、儘管
🔹 語句範例:
-「我沒有買玩具,所以弟弟也不能買。」
-「如果明天阿姨來我們家,我要跟她玩這個遊戲。」
-「雖然我很想睡覺,但是我還是把故事書看完了。」
✅ 小提醒:
這階段的孩子已具備將多個想法串連、比較、甚至假設未來情境的能力。
家長可透過問答引導,如:「如果你明天放假,想做什麼?」或「雖然你累了,你還會去參加比賽嗎?」來強化孩子語言的邏輯架構。
🧠 利用日常生活句子,學習連接詞
孩子的語言從單字到句子,再到複合句的過程,是與思考方式同步進化的。
連接詞的使用不只是語句變長,更代表著孩子在理解事件關係、描述想法與表達感受上的能力提升。
在日常互動中,家長可以有意識地使用不同類型的連接詞,並用「說故事」、「角色扮演」或「情境討論」等方式,引導孩子模仿與練習。例如:
-「你吃完早餐,然後做了什麼呢?」
-「因為你把玩具收好了,所以我們可以出門囉!」
-「儘管天氣不好,我們還是可以玩得很開心」
透過這些自然的對話,孩子不知不覺中就能掌握更豐富的語言結構,為未來的語文學習打下穩固基礎。
參考文獻
Nippold, M. A. (2007).Later language development: School-age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3rd ed.).
PRO-ED.Owens, R. E. (2016).Language development: An introduction (9th ed.).Pearson.
語言治療師設計的教具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