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完馬上忘?用雙重編碼理論提升孩子學習效益
把抽象變具象,幫助孩子不再「學完就忘」
很多家長常有這樣的困擾:
-
「學校教過的東西,回來問他馬上就忘!」
-
「為什麼學習速度這麼慢?每次都是為了考試硬背!」
其實,善用學習策略能讓孩子更有效率。
今天介紹的 雙重編碼理論(Dual Coding Theory, DCT)就能有效提升學習效益!
|延伸閱讀:想要孩子學得快又好?「這四步驟」落實體驗式學習法
雙重編碼理論是什麼?
主張人在記憶時有兩個系統:
1. 語文系統:文字、語言
2. 視覺心像系統:圖像、畫面
而當學習同時透過「語言+圖像」,能強化理解與記憶。
如何應用雙重編碼理論?
1. 學習新詞時:語言+圖像,建立雙重記憶通道
學習新詞彙時,除了文字說明,也可同步搭配相關圖示畫面,透過語言與視覺雙通道加強記憶與理解。
|延伸閱讀:孩子的詞彙量不足嗎?這樣增加詞彙量!
2. 步驟流程多時:圖示+語言,清晰拆解順序
對於多步驟任務(如實驗操作、拼裝玩具、活動安排等),使用流程圖、箭頭圖、時間軸或分鏡圖,搭配口語或文字解說,幫助學習者明確掌握操作順序。
|延伸閱讀:學習風格小測驗:這樣學才有效率!
3. 概念複雜時:抽象轉具象,提升理解
當面對抽象或邏輯性強的知識(如數學概念、科學原理、情緒認知等),可運用比喻性圖像、概念圖或心智圖進行視覺輔助,幫助學習者「看見」無形概念 ,進而深化理解。
|延伸閱讀: 怎麼教孩子抽象詞彙最簡單? 試試看用演的吧!
4. 報告/演講時:視覺輔助說服力與記憶力雙強化
在口頭報告或演講中,同步搭配視覺簡報(如PPT、海報、影片剪輯等),呈現重點圖表、關鍵詞或象徵性圖像,提升聽眾注意力與記憶效果。
|延伸閱讀:好容易分心?注意力的發展跟訓練方法
5. 組織、統整學習:視覺架構輔助,提升整體理解與記憶
在學習大量知識內容(如單元總結、章節統整、跨科整合)時,運用心智圖、概念圖或時間軸等圖像式組織工具,協助學習者梳理重點,建立清晰知識結構與相互關係。
雙重編碼理論強調 「語言+視覺」雙通道學習,能:
-
提升學習效率
-
加深理解與記憶
-
幫助孩子從死記硬背走向真正的理解
下次再遇到孩子剛學完就還給老師時,不妨試試運用這個策略,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益吧!
參考文獻
Clark, R. C., & Lyons, C. (2010). Graphics for learning: Proven guidelines for planning, designing, and evaluating visuals in training materials (2nd ed.).
Holt, Rinehart & Winston. Sadoski, M., & Paivio, A. (2001). Imagery and text: A dual coding theory of reading and writing. Routledge.
語言治療師設計的教具&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