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家家酒:孩子想像力發展階段,幾歲玩什麼&怎麼引導

2025-09-01


扮家家酒是想像力的綜合派對

扮家家酒,也就是所謂的「象徵性遊戲」。

是孩子透過想像,將生活中的情境和行為加以模擬的表現。

在成長過程中,扮家家酒遊戲對「觀察與模仿」、「溝通能力」、「社會互動」以及「組織與計畫」等能力,都有很大的助益💪🏻




象徵性遊戲的發展階段


📍 1歲半

孩子開始進行自動化的象徵性遊戲,扮演內容多以自己為主,模擬日常生活的自理活動,如假裝喝水、睡覺,或拿湯匙假裝吃飯。

爸媽這樣做:將孩子的日常活動融入遊戲中,示範假裝吃東西或睡覺,與孩子一同模仿。


|延伸閱讀:扮家家酒的酒是什麼酒!?常見兒童遊戲英文名稱




📍 2歲

扮演行為開始從以自我為中心,延伸到其他角色。如:餵娃娃吃飯、幫娃娃蓋被子。這時期孩子會同時操作多個角色或玩具,展現更複雜的象徵遊戲,例如用水壺假裝倒水餵媽媽和娃娃。

爸媽這樣做:加入玩偶或相關玩具,與孩子一起模擬日常情境,促進多角色扮演。


|延伸閱讀:玩扮家家酒的好處:孩子學習情緒的關鍵 




📍 2歲半

孩子開始扮演重要他人(如爸爸、媽媽)及生活中反覆出現的事件。此時會使用真實物品或類似玩具(如遙控器、玩具手機)來輔助扮演。

爸媽這樣做:利用家中成員的物品(如爸爸的帽子)或仿真家家酒玩具(如水果切切樂),與孩子一起扮演生活場景。


|延伸閱讀:幾歲可以做什麼家事?讓孩子一起做家事好處多多 




📍 3歲

孩子會扮演較具體且印象深刻的經驗,如看醫生、上學、買東西等。

爸媽這樣做:使用相關的情境玩具(醫生看病組、購物車等),陪伴孩子模擬特定生活經驗。


|延伸閱讀:沒時間共讀?試試在家提升孩子語言能力的7個技巧




📍 3歲半

孩子的想像力更加進步,開始喜歡玩娃娃屋、能用替代物進行扮演,如用積木當奶瓶餵寶寶。

爸媽這樣做:示範用物品假裝成其他生活道具,例如香蕉假裝是電話,豐富孩子的想像力。




📍 4歲

孩子在扮演時,會展現更多生活中觀察到的順序步驟,例如:混合材料做蛋糕、烘烤、分切蛋糕,最後洗盤子。

爸媽這樣做:多與孩子討論與分析動作步驟,遊戲時可用「接下來要做什麼呢?」引導孩子思考下一步。


|延伸閱讀:想要孩子學得快又好?「這四步驟」落實體驗式學習法 




📍 4歲半

會利用語言及積木等玩具,創造場景或道具(例如用積木建造3D場景)。此階段孩子開始可以規劃劇本,並能假設未來或未曾經歷的事件。

爸媽這樣做:與孩子一同用建構玩具打造喜愛的場景,加入玩偶、動物模型等進行扮演。過程中可提出假設性問題,激發孩子思考與解決能力,例如:「兒童樂園蓋好了,如果下雨怎麼辦?」


|延伸閱讀: 孩子玩積木的7個發展階段




📍 5歲

孩子展現更明確的扮演計畫、角色分工及道具使用,社會戲劇劇情更加完整,並能與同儕合作扮演。

爸媽這樣做:觀察孩子間的討論與互動,適時提供建議,協助孩子完善情境劇本。


|延伸閱讀:  小孩都不跟別人玩?遊戲行為發展




象徵性遊戲的發展雖有大致順序,但每個孩子的節奏與玩法都獨特,且會受到文化和環境的影響。

爸爸媽媽可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發展步調,適度支持與引導,讓孩子能投入遊戲、在遊戲中學習與成長,才是最重要的唷!



語言治療師設計的教具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