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教養界線3步驟:讓孩子在愛的規範中成長

2024-10-27



堅定與彈性的平衡:設立教養界線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設定明確的界限和限制很重要。

清楚的規範能提供安全感,讓孩子能預測自己的環境並理解行為的後果。明確的界限不僅能促進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信心,還能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及尊重他人的能力,這對於孩子在愛與支持的環境中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設定教養界限的三個步驟


設定教養界線第一步:確定應有的界線

在設定孩子的規範和界線之前,家長應該先自己明確知道哪些行為和規定是可以接受的,哪些則否。這樣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一致而穩定地執行。每個家庭的界線不太一樣,可以根據自己和孩子的狀況擬定。例如:

.孩子能夠吃零食嗎?

.孩子可以在吃飯時玩平板或手機嗎?

.你希望孩子每天幾點上床睡覺?

.零用錢的使用規則是什麼?

.每天是否有固定的作業時間?


​|延伸閱讀:孩子到底要怎麼帶?你聽過教養風格嗎?



設定教養界線第二步:清楚告知孩子

一旦確立了規範與界線,就要清晰且明確地告知孩子。例如,如果規定晚上九點是睡覺時間,就必須具體告訴孩子:「短針指到9、長針指到12的時候,我要看到你躺在床上,眼睛閉起來準備睡覺。」避免使用模糊的句子,像是:「九點要準備睡覺囉!」避免孩子對於「準備睡覺」這件事情有不同的解讀。

可以使用簡單的語言,讓孩子瞭解設定規範的原因。例如:「睡眠時間足夠,隔天才能更有精神地迎接新的一天。」清楚地告訴孩子能減少爭議跟模糊空間。


當告知孩子規範時,可以搭配一些行為來增強規範的理解與效果。

(1) 正向鼓勵:說完規範可以補充一個鼓勵的語句,如:「爸爸/媽媽知道你可以做到!」來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並展現家長的信任。

(2) 情境練習:在設定規範後,透過簡單的操作來進行實際練習。例如,讓孩子看著鐘錶並說出時間,確認孩子明確瞭解意思。

(3) 確認理解:檢視孩子是否清楚規範內容,如詢問孩子:「你知道幾點要做什麼嗎?」如果孩子可以用自己的話重述規範,那表示他已能理解。


|延伸閱讀:溫柔而堅定的力量:正向教養的6個原則 



第三步:堅持界線

執行規範是教養中的最關鍵的步驟。如果家長沒有做到這一點,實際上就等於沒有設定界線。

因此,建立的規範和界線必須堅持到底。當孩子挑戰這些界線時,例如在九點時仍要求再看十分鐘電視,家長應該堅守已經設定的規範,而不是輕易讓步。

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明白規範的重要性,還能幫助他們學會自我控制和負責任的行為,從而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延伸閱讀:不打不罵要怎麼教?管教與處罰 



立定教養界線時要注意


1. 堅定但有彈性:

立定規範並不代表完全沒有討論空間或訂了就不能改變,但改變應是出於家長的自主選擇,而非因孩子哭鬧或不配合而妥協。


2. 一致性和透明度:

所有家長和主要照顧者應該保持一致的規範,並共同強調這些規定的重要性,這樣孩子才不會感到混亂或有機會挑戰不同人的底線。


3. 以尊重的態度溝通:

不論孩子的年紀如何,都應以尊重的語氣與他們討論規範,這有助於他們更願意理解和遵守。


4. 提供合理的選擇:

設定完規範時,可以邀請孩子一起參與部分相關過程,並給予一些選擇。例如:「九點前我們可以一起做一些睡前儀式幫助入睡,你想要聽故事,還是想做放鬆伸展呢?」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有參與及自主感,進而更容易接受規範、減少對抗情緒。


|延伸閱讀:比打罵更有效:非暴力溝通四步驟,教你和孩子好好說話 



立定孩子的規範和界線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一環。

目的是要讓孩子在安全、穩定的環境中成長。家長應該在設立規範時做到明確、堅定和一致,並且在執行上持之以恆。這樣孩子不僅能了解自己的行為界限,也能在穩定的規範中感受到愛和安全。



最新文章